你有没有想过:

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最近,刷到一则热搜问题:


【资料图】

当你退休了,你会怎样去过你的退休生活?

底下的回答,感染了很多人。

有人即使退休,也不忘给自己找事情做,主动选择清闲的工作,生活更加自律。

更注重饮食健康,也更注重身体锻炼。

有人则心态更加平和,还找到了自己热爱所在。

其实,退休后的生活,就是我们给自己重启的“第二人生”。

有些计划,要提前安排;

有些事情,得尽早准备。

最重要的是,记得藏好这3样东西,让你和儿女接下来的日子,越过越顺。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看着儿女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懵懂青涩到成长成熟。

倾注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父母不希望儿女过得平安顺遂。

我们害怕自己以前吃过的苦、踩过的坑,孩子会再遭受一遍。

于是,出于补偿心和爱护心,难免会忍不住多念叨几句、多提些建议。

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过了头。

导致不能很好地和儿女分离开来。

现在到了退休年纪,就应该回归本心,颐养天年。

尽早做好与儿女小家庭的分离。

不该帮的忙不帮,不用管的事不管。

藏起我们的“补偿心”,让自己相对自由,也让儿女尽早独立。

看过这样一则真人真事。

一对年过50的父母,长年经营着一家废品回收站,辛苦工作大半辈子,将儿子培育成大学生,自己也有了一些积蓄。

结果儿子毕业后谈了女朋友,打算在一线城市安家立足。

但苦于自身没有积蓄,和对象工资加在一起又太少。

考虑过后,儿子便向父母开口要钱。

一开始,老两口还有所犹豫,觉得自己快退休了,这钱可是给自己的养老钱和棺材本。

可耐不住儿子软磨硬泡,老两口还是掏出大半积蓄给儿子付了房子首付。

之后又在儿子一次次请求下,给他买车、装修房子。

尽心尽力,全力托举。

一番操劳下来,看着儿子终于在大城市扎了根,儿媳也生了个大胖小子,老两口心里松快些了,觉得总算可以含饴弄孙了。

可日子久了,他们渐渐发现:

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儿子几面,连孙子也没抱过几回。

问起来呢,就说工作忙,抽不出身回家;

打电话呢,总是没说几句就挂了。

每次过年过节,看到邻居家儿孙满堂,这对父母是又羡慕又嫉妒,百种滋味交织在心头。

分享这个故事,并非是想指责儿女不孝,而是想给父母们提个醒:

习惯了伸手的儿女,就很难再用柔软的肩膀,挑起自己那份担子。

人到晚年,时间精力都格外宝贵。

与其过度参与儿女的人生,不如把精力放到自己的生活中。

照顾好自己,就是少给儿女添麻烦了。

常言道:“50知天命。”

意思是说,到了50岁,基本上就清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了。

这并非是一种听天由命的心态,而是一种看得开、放得下的豁达心境。

收敛欲望,修身养性。

而这欲望当中,最难也最要戒掉的,就是攀比欲了。

尤其是父母在儿女上的攀比欲。

当欲望大过了自身能力,一旦得不到,就会对生活心生怨怼,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62岁的张姐已经退休两年了,自退休以来,接触的人变少了,交际圈也大大缩小了范围。

身边看到听到的,也都是些邻里邻舍的鸡毛蒜皮。

有一阵子,她看见小区里老姐妹人手一个金镯子,非常好看。

仔细一问,才知道要么是儿女孝顺给买的,要么是退休金高,喜欢戴就入手了。

她十分羡慕,还有点嫉妒。

反观自己,退休金不多,老伴也不支持自己买,她便心里犯堵。

“凭什么到这个年纪了,别人都有,就我没有?”

攀比欲在她心里不断翻腾。

她开始老伴闹气,跟孩子折腾,把家里弄得不得安生。

最后,孩子为了安抚母亲,还是给她买了金镯子。

可攀比这件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很难刹住脚。

闲来没事做,张姐总是今天暗示儿子要买这个,明天要儿媳孝顺那个。

此外,还用贬低的话来打压儿子儿媳,总说别人家后辈都给了长辈好多钱,体面极了。

慢慢地,儿子儿媳心里对张姐有了意见。

有一次,儿子实在憋不住了,和张姐大吵了一家,并从家里搬了出去。

日子清净了许久,张姐开始慢慢反思自己:

攀比欲是无限的,只有家人的陪伴,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于是收敛了欲望,好好和老伴安度晚年。

李开复曾说过:

幸福的理解有千万种,每人的诠释都不同,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不要盲从信条,不要盲目攀比,你就会是最幸福的。

藏起攀比欲,就是在守住自己手里的福气,也为我们自己的晚年守住了尊严和底气。

家庭幸福,身体健康,这是谁也夺不走的终生财富。

当你藏起了攀比欲,转而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积极的心态。

不仅身心轻盈了,生活也清明了。

有心理学家指出:

人在退休后,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有时候不容易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心理就容易产生一些落差。

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正常生活。

的确,如果不能规律地安排退休生活,很可能会陷入无序的混乱中,影响身心健康。

退休,只是代表我们工作生涯的结束。

不妨试着换个角度,想想我们终于有时间开启自己丰富的日常生活了。

人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生活有规律,心里有盼头,日子才会生动有趣。

分享3个防止“摆烂心”的方法,希望我们的退休生活,都能多姿多彩。

(1)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如果你认为,兴趣与快乐属于年轻人,那可就错了。

热爱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

以前,人们退休后,多半是下下棋、逗逗鸟。

有才华的呢,就写写字、作作画。

喜欢热闹的,就去跳舞、唱歌、旅行……

而现在网络发达,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新鲜信息,借此开拓更多的兴趣爱好。

去年10月份,上海16位退休阿姨因闲来无事,就“组团”自导自演,去横店拍起了《甄嬛传》。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平均年龄达到了62岁,最大的超过了70岁。

其中一位阿姨的老伴,还特意赶来饰演皇上的角色。

视频一经发布,就成功吸引了100多万播放观看。

很多看了视频的人都在底下评论:

“真心感受到他们的开心快乐,希望自己老了也能这么有趣。”

且不说他们的背景身份、经济实力。

能够不顾他人眼光,迈出固有圈子,靠近心里那份热爱,他们能体会的乐趣,一定比旁人更多。

人到晚年,不用再为后辈忧虑不已,为生计奔波不停。

是时候,趁着还有冲动和时间,听从己心,让人生尽兴。

(2)建立和维护好自己的人际网络

哈佛大学“成年发展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研究:

造成人类幸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经过75年的漫长研究,结果发现:

造成幸福唯一重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

步入退休年龄后,我们的活动范围变小了,儿女也有需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庭。

如果不能维系稳定健康的人际网络,很有可能会陷入孤独、无聊的境地。

一位名为@多肉不老松的网红奶奶,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老年生活。

可谓是退休生活的典范。

每天6、7点起来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和微信列表里的300多位好友问好。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好友里,有的是她的老同学,有的是她的前同事。

光是这一动作,就能让她对生活建立一种“秩序感”,让她对一天的开始充满期待。

同时,确认彼此近况,也让她得到莫大宽慰。

遇到生活的大小琐事聊一聊,还能驱散平淡生活里大部分无聊光阴。

对于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

人际关系织就的大网,会在日常里稳稳地兜住我们,给与我们无限力量。

(3)摆脱“年龄焦虑”,该打扮打扮,该玩乐玩乐

不知道是什么约定俗称的规矩,进入老年后,但凡做点什么,就会被教育:

人上了年纪,就该老老实实,不要为老不尊。

一说起老年人的衣服,就是碎花、暗色系、宽松款,像同个厂家批发来的。

一谈起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就是打太极、爬山……

不是说这些不好,而是太过“刻板印象”,有时反而会限制了退休后的丰富生活。

似乎进入老年,就该暮气沉沉,丧失朝气。

资深演员吴彦姝奶奶,今年已经84岁了。

但只要有她出现的影视作品里,你总能被她反复感染。

或是出神入化的演技,或是精神矍铄的面貌。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这和她自身的积极向上不无关系。

她没有因年龄而限制自己前进的步伐。

认真拍戏之余,每天坚持做“燕儿飞””小步跑”“平板支撑”,日复一日。

如此,换来了身形轻盈的状态,完全没有暮年沉重的气息。

今年,她还凭借电影《妈妈!》中的精湛表演,获得了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女主角。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呀,不必把自己拘束在“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的框架里。

当你经过岁月的历练后,留下的不仅有财富、有沉淀。

还应该有始终年轻的心态。

要相信,此时你的人生才刚刚重启。

看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将出生的那一刻定义为拥有全部时间的话,时光确实从我手中流逝了;

但如果将我死去的那一刻,定义为我拥有了自己全部时间的话,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过时间,而是一直在获取时间。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完整的人生旅程,更适合每个人生阶段。

比如退休。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人生另一阶段的起点。

不必沉湎于以往工作的每一天,取得的成就,或是那些念念不忘的回忆。

也无需太忧虑将来的日子要怎么过,是不是有人陪,每天要怎么样填充。

不妨从现在开始,为获得的时间,努力生活,尽兴而归!

也欢迎你将文章分享给自己的长辈和朋友,充实他们的生活~

回到开头的问题,你有想过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吗?希望在评论区看到你的期待~

点亮【在看】,愿我们接下来的人生,能够健康顺遂,不同凡响!

作者 | 阿慌,慌慌张张,不只为碎银几两。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