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这说明天干地支是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基础上确立的。我们首先从北斗七星讲起。 在北部夜空,有七颗明亮的星星,排列成一个勺状,称为 “北斗星”。北斗星属于大熊星座。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排列成 “斗勺”,从天璇向天枢连线方向延长5倍就可以找到北极星,玉衡、开阳、摇光排列成 “斗柄”。在我国北方,这个“大勺”一年四季总是处在地平线以上,围绕北极星转圈。这个转圈是有规律的,它与地球围绕太阳所做的公转运动同步。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转一圈,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其时间长度就是一年。

斗柄朝向的变化与太阳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往复回归运动是大体同步的。也就是说,和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同步的。前面阐释五行名的时候,我们已经讲过,春、夏、季夏、秋、冬分别与木、火、土、金、水相应。五行的每一行又各分为阴、阳,五行乘以2,计得十数,分别用十干来表示。

支则是根据月亮的月相变化周期而来。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弯弯像眉毛,有时圆圆像银盘,这种盈亏圆缺的变化就是月亮的 “月相" 变化。月球本身不发光,是靠反射太阳光发亮的。被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绕着公转的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致月球的明亮半球有时正对着地球,有时侧对,有时背对。这样,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就会发生盈亏圆缺的周期性变化。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围绕北极星一圈与月亮月相变化周期经过十二次循环大体相应。 ​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29.5306天,这也就是月相更替变化的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从北半球看,太阳从最低到最高,或从南到北回归运动的周期,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赤道南北回归运动的周期,其所需要的时间等于365.2422天,称为一个 “回归年” 。回归年等于12.3683朔望月,约等于12个月。这12个月分属春、夏、秋、冬四季,即木、火、金、水四行,每一季的最末18天属土,共得五行之情。大挠据此确立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用以称呼月。 因为天干与太阳的活动有关,而地支与星象、月相有关,所以,古人从事天文方面的事务的时候,就要用到天干所命名的“日”,从事土地方面的事务的时候,就要用到地支所命名的“辰"(月)。日自己可以发光,故为阳;月自己不发光,故为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天干与日、与天有关,地支与月、与地有关,所以二者有阴阳之别。而天干地支之名又有总名与别号的不同,所以先论述总名,次论述别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