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飘洋过海”这个词,让人自然联想到的是早年著名人物的探险之路或普通人物的求学、经商之路,似乎辛苦又漫长;想到近代的是来自异国他乡满载货物的远洋货轮,于是有“洋火”“洋布”“洋油”等舶来品;想到现代的是富豪们乘坐大型豪华邮轮的环球之旅,感受各个国家的风情习俗、美景美食等。

大批的马、牛、羊等牲畜就这样开始了飘洋过海,这是鲜为人知的,其实牲畜的海上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出发时有大量的战马,用于不时之需;还在船上养牲畜、家禽,做为伙食的一部分;回程时带回了他国的斑马、黑熊、黑猿、白鹿、狮子、金钱豹、骆驼、白象等稀贵动物,即是异域物种。上海地方志的记载是:在民国20年(1931年),吴淞镇已发展成为有828家工商业户的港口城镇。在淞兴路上的商店鳞次栉比,蕰藻浜北岸一线鱼行、木行、竹行、货栈、报关行一个挨着一个。蕰藻浜南岸一线,猪行、猪栈也一字排开,苏北各地装运活猪的船只在此靠岸进栈。解放后,从上海运往香港的活猪也多是在附近的张华浜码头上船。到了现代,牲畜的海上运输更加专业化和现代化……

一、起因:牲畜饲养和需求的不平衡

因为区域性牲畜饲养和需求的不平衡,就有了牲畜的运输。陆上牲畜运输经历了人工赶牲畜、人力车拉牲畜、汽车和火车运牲畜等几个阶段,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运输数量都不大。海上运输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186年,主要是将动物中经过驯服的雄狮、老虎、熊和大象等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进行表演,用于公众娱乐,其特点是量少和里程短。13世纪到15世纪,当时骑士在欧洲盛行,欧洲需要大量优良的马匹,马匹交易旺盛。马匹先被赶到欧洲最近的港口,如热那亚、威尼斯、马赛等港口,然后再装船运到其他欧洲国家。此时海运动物的种类主要是马匹,其他动物较少。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使用了大量的骑兵,海船运输了大部分参战的战马到战场。据某航运公司记录,在1939年至1940年间,从美国通过海船运到欧洲的马匹就超过3000匹,这时运输动物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海运动物也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运的动物主要是牲畜,主要目的是进行屠宰和饲养。屠宰,大家容易理解,就是可以吃其新鲜的肉;饲养,就是饲养优良的牲畜品种,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加快肉牛和羊的生长周期等。还有是通过引进优良牲畜品种,进一步优化本地的牲畜品种。

飞机问世有一百多年了,只有很少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能享受飞机运输的待遇,大量的普通动物需要通过船舶运输才能完成。

作者:陆悦铭,1963年3月出生,正高级引航员,现任中国引航协会引航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副秘书长。1983年起从事引航相关工作,已经引领各类中外船舶6000余艘次。到目前为止,在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各类论文、科普文章八十余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