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科学家扇海豹耳光”的“趣闻”在网络上流传。文章里称,南极的科学家在进行给海豹安装科研装置(例如传感器)等操作之后,会扇海豹的耳光。文章还说,这是南极科考的潜规则,是为了给海豹一些“教训”,让它们知道人类不是什么好东西,才不会因为太过信任人类而被猎杀或伤害。
(资料图)
扇海豹一耳光?小心海豹扇你的耳光
换言之,科学家对海豹就是“我打你,但这是为你好”。
乍一听似乎还挺感人?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错漏百出——既高估了人类在海豹心目中的形象,也低估了海豹的战斗力。
两头雄性南象海豹打架之后浑身是血,相信没有人类愿意去扇它们的耳光|Hullwarren / Wikimedia Commons
假的!假的!
我咨询了我国研究南极海兽的科考队员之一(就是我师兄),也咨询了一位有十多年南极向导经验的朋友,她曾观察过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给南极海豹安装卫星信号标记。结果,得到的都是严谨而否定的回复:从来没见过。
尽管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南极科考站都是有迹可循的,然而文章里没有列出任何的参考文献,我们用英文关键词在网络上搜寻了一遍,也没有看到任何相关的新闻。
文章中还提到一些科研人员的名字,例如这位因为扇了海豹耳光而后悔不已的谢尔顿博士。然而,用“McMurdo Station(麦克莫多站) Sheldon(谢尔顿)”作为关键词,查询不到任何相关信息
除此之外,文章里还出现了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配图,我曾经在哪则新闻里见过这头吐舌头的海豹,但我敢肯定那则新闻并不是在讲打海豹的故事。
文章截图。这张图片并非虚构的,但这头海豹并不是被扇耳光扇到吐舌头
向导朋友帮我找到了原图的出处。果不其然,这张图来源于另一则新闻:挪威极地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传感器安装在一群南象海豹的脑袋上,这样他们就能通过南象海豹的活动,获得南极东部地区的冰架的环境参数。原新闻并没有提到科研人员打海豹的事情,而且,拍摄这张照片的人也不是所谓的“古德里安博士”,而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拉斯·博姆(Lars Boehme)博士。
原新闻出处:https://news.agu.org/press-release/elephant-seals-help-uncover-slower-than-expected-antarctic-melting/
查到这里,基本上可以认为这则“趣闻”不可信了。向导朋友建议我去问问拉斯博士,就在我这个行动上的矮子还在拖延的时候,微博上的@小象初生 作为行动上的巨人,已经给拉斯博士发去了询问邮件,并且很快得到了回复。
拉斯博士给@小象初生 的回信。信中提到,科学家不能随意接近海豹;如果因为实验而必须接近和抓住海豹,那需要充足的理由,并且会受到高度监管。如果科学家想要扇海豹耳光,那ta将永远被禁止从事动物相关的研究——总而言之,是假新闻。
@小象初生 还跟日历娘分享了自己的求证思路,也与喵鱼酱差不多:先用英文搜索了关键词,找不到任何相关新闻;再搜索了海豹吐舌头这张照片,发现了原拍摄者拉斯博士;还搜索了文章里的“古德里安”,搜索结果是上世纪德国的军事家……
感谢@小象初生 较真的询问和拉斯博士迅速的回复,至此,我们可以百分百地确认,所谓海豹被科学家打耳光,就是一则假新闻。写出这则假新闻的人恐怕也没想过,如果真的在南极扇了海豹一巴掌,会有什么后果。
海豹,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也不想惹上人类。
很多海豹都愿意亲近人类?想多了!
南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大量海鸟、海豹和海狗在这里繁衍生息,足迹遍布南极岛屿、大陆边缘,以及一些向大陆内部延伸之处。这里人迹罕至,大部分野生动物终其一生也没有见过一个人类。而当看见人类的时候,它们更倾向于谨慎观望、尽量躲避,而不是主动亲近。
如今,人类在南极的活动也受到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南极游客、科研人员还是其他人,都不可以主动触碰南极的野生动物。科研人员要对这些动物进行研究操作,也必须得到相关机构的环境许可和动物伦理许可。
在这样双方都保持距离的情况下,只有少数海豹,通常是好奇的幼崽,才可能会表现出亲近人类的行为——要强调的是,这种情况依旧十分罕见。
南极海豹亲近人类的现象十分罕见,通常只有特定登陆点的南象海豹幼崽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而且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亚南极,而不是南极。不过,根据规定,哪怕海豹主动亲近,你也不能表现出任何的回应,不能撸海豹|thedodo.com
回顾我们在南极工作的经历,那里的大部分海豹对人类的出没所表现出的反应都是警觉,少数则毫不在意。尤其是在浮冰上的海豹,一旦有冲锋艇靠近,就会明显地表现出不安的情绪,例如频繁地抬头、紧紧地盯着冲锋艇,甚至直接翻身进入水中游走。而陆地上的海豹,一旦发现人类进入了自己的警戒区,也会蠕动着躲开;体型大点儿的,还可能表现出防御姿态,向人类大吼甚至向人类直冲(当然也是蠕动)而来。
因此,科研人员要给一头海豹,尤其是一头大型海豹戴上科研装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还需要用上麻醉手段。
成年南象海豹会在清醒状态下这样乖乖地让你操作吗?
不,首先它们会被这样……
然后再被这样……
最后在被蒙着头套的时候,脖子上挨上一针……
以上三张图片均来自 meop.net
在南极,骨折了可没啥地方治疗
扇一巴掌或者胖揍一顿,真的能让海豹记住人类的“恶”吗?这里还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体型差异的问题。
以实际情况来看,相比于成年海豹,幼年海豹虽然对人类的戒心更小,但科研人员不太会给幼年海豹安装科研装置——也就是假消息中提到的扇巴掌之前的科研操作之一。幼年海豹在胎毛褪去之前并不下水,活动范围很小,而且胎毛在几周之内就褪光了,褪去之后科研装置也会脱落;就算是刚褪毛的幼年海豹,出生第一年的死亡率也很高,装置安装一次却用不了多久,执行成本太高。
还没褪毛的威德尔海豹,科学家不太会给这些小宝宝安装科研装置,就算安装了也不会趁它年纪小扇巴掌的!| Samuel Blanc / Wikimedia Commons
因此,科研人员更倾向于给亚成年和成年海豹安装科研装置。那么,面对友好的成年海豹,我们会在研究结束后扇它一巴掌吗?不,我不敢,也不想……
南极及其周边分布有5种海豹:威德尔海豹、食蟹海豹、南象海豹、豹海豹和罗斯海豹。除了研究比较少的罗斯海豹体型最小之外,其他4种海豹的成年体型都比人类大。尤其是南象海豹,成年雄性个体的体长最大可达6米,体重近4吨。
正在给南象海豹做标记的科研人员。别说扇耳光不符合动物实验伦理要求,就看这个体型差,谁扇谁巴掌还不一定呢……|eleseal.org
在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颁布的规定里,在登陆点,游客与能支起上半身跑得飞快的南极海狗的安全距离是15米以上,而与成年雄性南象海豹的安全距离则是25米以上——你无法预料到,一头繁殖期的大个头一旦看你不顺眼,可能会对你做出什么。就算是体型小一些的成年海豹,一旦在清醒的情况下遭殴打而被激怒,对科研人员做出反击,那科研人员可遭不住。
毕竟在南极,医疗条件极其有限,可没有好的骨科医生可以帮忙治疗。
总得为下一次研究做准备
假设一个巴掌或是一顿胖揍后,待人友好的海豹真的不信任人类了,这就万事大吉了吗?
原文甚至提到,耳光保护了南极的海豹,让它们不被猎杀……
海豹被人类猎杀,是因为它们傻乎乎靠近人类吗?不,小海豹更容易被猎杀,是因为它们还不太会游泳,没办法及时下水逃脱。而且,海豹会被猎杀,根本原本还是因为人类想猎杀它们。
另外,所谓的“南极公约”也不存在,只有《南极条约》《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等
可是,兄弟,你不会来南极就只研究一次海豹吧?如果科研人员真的扇了海豹的耳光,那么对于其他毫不知情的游客和科研人员,甚至是以后还要继续研究海豹的自己来说,这头被殴打的海豹就成了潜在的危害——毕竟不是所有的海豹都吃瘪认怂。如果这是一头十分记仇的海豹,哪怕它现在还小,只要它有意,或是未来它长大了,都有可能给人类造成伤害。
事实上,使用虐待海豹的手段来让海豹记住人类的“恶”,这在如今人类行为受到严格管控的南极,也是没有必要的。这些海豹当前并没有置身于遭人类捕杀的危险境地,也接触不到几个人,又谈何因太信任人类而被伤害呢?
南极的海豹们并没有被捕杀的危险,扇它们耳光来保护它们这种荒谬的做法完全没必要|Brocken Inaglory / Wikimedia Commons
科研人员要深入研究动物,或是藉由动物去研究其生存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动物和平共处但不干预,让它们把自己当成环境的一部分;面对主动亲近自己的动物,也不能表现出任何亲昵的回应。如果需要给这些动物安装科研装置,就要以速度最快、伤害最小的方式完成,让动物知道自己的接触只是暂时的,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一个巴掌或是一顿胖揍,反而会毁坏人类在南极与野生动物建立的平等关系。
作者:喵鱼酱
编辑: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