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亮的中国空间站划过上空,我们在感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速发展的同时,更由衷敬佩那些为工程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航天人。是他们,让这项伟大的国之重器从无到有,更让中国人挺起了脊梁。如今,工程已走过三十载岁月,让我们回望这难忘故事,向参加过工程建设的老一辈航天人说一句:这盛世,如您所愿!
“义无反顾,逆天而行”
(资料图)
为了国家需要义无反顾,是那个时代科技人员的精神底色。
在确定新建一座载人航天发射场的方案后,第一代航天人立即前往素有“地狱”别称的巴丹吉林沙漠,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就地搭起一顶顶帐篷,支起一个个锅灶,立即投入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一定要在亘古荒凉的“大白纸”上,建起新中国第一座航天城。可谓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时间紧迫!
前来选址的勘察小组成员夜宿戈壁滩,在绿园一间并不成形的土坯房子里栖身。清晨醒来,每个人身上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流沙,就连眼角和耳窝里都积满了沙子。由于沙漠地区风沙太大,人员白天施工,晚上再回来时,往往发现帐篷连同被褥、行李都被狂风卷得无影无踪,连油桶也没剩下一个。
那是修建铁路清水折返段的高潮时期,一个午后,大家正在工位上干得热火朝天。突然,有人发现西北方向几十公里开外的戈壁滩上,竖起了一道黄黑色云墙,高达数丈,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工地席卷过来。一眨眼的功夫,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家迅速就近选择大石头、沟坎等有利地形躲避,来不及躲避的直接被风一下子卷走,跟着沙石在狂风中打旋儿。
天越来越黑,大家蜷缩着,口鼻中尽是血腥味,身上的沙子越来越厚,耳畔尽是风沙嘶吼、汽笛长鸣、狂风卷着石头骨碌碌的滚动声、沙石敲击钢轨和吊车的咣当声。
经历漫长的40分钟后,风渐渐小了,天也绽开一丝光亮,各施工单元紧急清点,现场的工具全无踪影,人员也被刮走不少,所幸最后全部找回,但有3人因休克被直升机送去医院。据说,那天当地百姓的牲畜丢亡无数,兰新铁路上的火车全部被逼停。似乎也就是从那场黑风开始,新闻媒体上出现了“沙尘暴”这个崭新的词汇。老一辈航天人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逆天而行”,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重重困难,以极其坚定的报国志向和坚毅的意志品质,让载人航天发射场在大漠戈壁之中拔地而起,载人航天工程从这里稳步启航。
“像呵护婴儿一样守护火箭”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将载人航天精神身体力行地书写到了极致。
一次发射前夕,气温降至-20°C以下,这对飞船、火箭的测试安全造成巨大挑战。东风航天城的许多老人说,在戈壁滩待了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为了敷设测试电缆,科研人员冒着严寒,踩着10厘米厚的积雪,在距离地面50多米高、长达14米的电缆上手脚并用,咬着电缆缓缓向前爬行,人稍有不慎就有摔下去的危险。严寒使塔架的钢铁之身变成了伤人利器,科研人员们稍稍缓过劲来才发现,手掌被冰冷的摆杆生生粘下了一层皮。
为了给70多米高的船箭组合体加温保温,考虑到火箭储箱舱体散热很快,抢救小组还是决定用土办法,给需要保温的地方统统包上棉被。当晚,上百床棉被被调运到发射场,抢救小组连夜把百余床棉被缝制成一个巨大的袋子,先系在火箭平台的最底层,然后用绳子架空,把保温的地方统统罩起来。发射架下,这些平时连缝一床被子都笨手笨脚的小伙子,像模像样地拿起了针线。
除了捂棉被外,还采取了其他诸如吹空调、套防寒服、贴泡沫塑料、用白炽灯照射等措施,凡是能想到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深夜里,飞船在凌冽的寒风中平安起航,不仅刷新了我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纪录,而且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超低温发射的奇迹。
正是老一辈航天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铸就了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史上一幕幕不朽的光辉,“四个特别”载人航天精神始终闪耀在每位航天人心中,引领着他们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99%就是不及格,绝不带问题上天”
如果说,载人航天是一项人命关天的工程,那么不带问题上天,是航天人对这项事业的庄严承诺。
就在首飞任务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时,工作人员又发现飞船系统返回舱着陆缓冲发动机点火的可靠性仍存在某些残余风险。尽管它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0.9985,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必须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飞船进场前两天,工程负责人果断决策,下决心研制改进型座椅缓冲机构,赶在飞船加注前总共不到70天的时间内完成。飞船系统和协作单位的研制试验工作者们在飞船狭小的空间里,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将惊险变成了惊喜。
首飞圆满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神舟五号飞船和运载火箭产品质量非常过硬,在整个任务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后,曾十分动情、十分自豪地说:“我在太空感觉非常舒适,船舱空气清新,我们的飞船、火箭真是好船好箭,下一次我还想乘坐它飞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所以能够连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辉煌,离不开每个航天人对严慎细实的极致追求。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完成好每一个任务,履行好每一个责任,探索太空的步伐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三十年来,一代代航天人将载人航天精神不断传承发扬,从工程立项到如今空间站即将完成建造,中国载人航天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航天人的初心始终不变。让我们在致敬老一辈航天人的同时,仰望星空,追梦不止,无愧于这些时代里的青春。
(中国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