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者,终也;至者,极也。

冬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同时在节气上也是阳气深藏最甚的一天。这个阴极阳生的日子里,非常适合进补一些补足阳气的药膳。

而禀气中和,补阳滋阴的菟丝子自然是冬至补阳的一味佳品。并且菟丝子还具备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非常适合制作各类补阳药膳。


(资料图)

菟丝子介绍

简介

菟丝子,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成熟种子。

又名吐丝子、菟丝实、无娘藤

性味归经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肝、肾经。

功能

功能:补肝脾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

主治:腰膝酸痛,滑精,小便不禁,目暗不明,脾肾虚泻等症。

现代研究

菟丝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生殖系统、骨代谢、抗衰老、免疫系统等多方面具有较强的“补肝肾、固精缩尿、益精明目、止泻、安胎”药理作用。

菟丝子历史

历史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养兔成癖的财主,专雇一个长工给他养兔,并规定:死掉一只兔,要扣掉 1/4 的工钱。他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吩咐他定要将此事探个究竟。长工便按照父亲的吩咐,又将一只受伤的兔子放进了黄豆地里。他跟随伤兔仔细观察发现:受伤的兔子很喜欢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不久,伤兔的伤竟渐渐痊愈了。于是,长工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子俩并由此断定黄丝藤可以治腰伤。后来,那长工使用这种黄丝藤治好了许多腰伤的病人。他想,黄丝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状又如细丝,于是便将它取名为“兔丝子”。又由于黄丝藤——“菟丝子”是味草药,后人便在“兔”字头上加上草字头,也就成了“菟丝子”。

历史溯源

《本草经》:“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养肌,强阴,坚筋骨,主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

《本草图经》:“此药治腰膝去风,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

《景岳全书》: “补髓添精,助阳固泄,续绝伤,滋消渴,缩小便,止梦遗带浊余沥,暖腰膝寒疼,壮气力筋骨,明目开胃,进食肥肌,禁止鬼交,尤安梦寐。”

简易药膳

菟丝子炖乌鸡

材料:菟丝子10克,乌鸡250克,酱油、料酒各5 毫升,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克。

做法:炖至鸡肉烂熟即可,佐餐食用。

菟丝子狗肉汤

材料:备菟丝子15克,狗肉300克,盐、味精、姜、葱各适量。

做法:

1、洗净狗肉,整块放入开水内氽透,去净血沫,切成块。

2、将狗肉放入锅内,同姜煸炒,加入料酒,然后将狗肉、姜一起倒入沙锅内。

3、再将菟丝子用布袋装好扎紧,与盐、葱放入沙锅内,加清汤适量,用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烧至肉烂即成。

功效:经常食用可以温肾壮阳,补益精髓。

菟丝子粥

材料:备菟丝子30~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先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或用新鲜菟丝子捣烂,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米煮粥。

2、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此粥分早晚服,7~10天为一疗程,隔3~5天再服。

功效: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人带下、习惯性流产等。

注意事项

阴虚火动人群忌服菟丝子;肾脏多火、强阳不痿人群忌服菟丝子;大便燥结人群忌服菟丝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