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种什么感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胸痛指颈与胸廓下缘之间疼痛,疼痛性质可呈多种,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胸痛的感觉包括针刺样痛、闷痛、烧灼样痛、绞痛、压榨样痛等等。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发生率为 20%~40%,占急诊患者 5.1%。急性胸痛按病因可分为创伤性胸痛和非创伤性胸痛,其相关疾病常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相符,且同种疾病病情症状悬殊,重者可危及生命。

引起胸痛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急性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常见于下述疾病:

1.胸壁疾病

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胸痛、肌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等。

2.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心包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夹层动脉

瘤、肺梗塞:肺动脉高压和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3.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肺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癌等。

4.纵隔疾病

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及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等。

5.其他

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塞等。

急性胸痛可以分为高危胸痛以及低危胸痛,高危胸痛中以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抢夺早期救治黄金时间开通血管、避免时间延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帮助胸痛患者快速识别可疑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症状十分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特点

虽然上述疾病都会引起胸痛,但是每种疾病引起的胸痛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跟大家详细讲讲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特点!首先,胸痛发生部位位于心前区、胸骨后或者左侧胸部,疼痛范围一般为手掌大小;其次,胸痛的性质为压榨样的钝痛或者绞痛常见,而非尖锐样或撕裂样疼痛,有时疼痛可能会向左肩部、背部、下颌及上腹部放射;再之,由于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出现产生濒死感,伴有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及大汗等症状;除此之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会持续时间一般为半个小时左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有效缓解。

导致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像一棵大树有很多分支,主要分支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还发出许多分支为心脏不同部位供血。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或痉挛,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梗死的发作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它会有很多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及时纠正,就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那么,哪些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呢?

从全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族登记初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等类似而未患病的对照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研究结果发现,90%的急性心肌梗死有以下高危因素。

1、高血脂

高血脂是发生冠心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血脂超过正常值,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吸烟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重度吸烟者患心梗的几率是不吸烟的两倍。

3、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高可使动脉血管痉挛、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速。

4、糖尿病

糖尿病可使肌体的代谢紊乱,可并发高血压、高血脂、促进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是非糖尿病患者 2 倍左右,而一旦患有冠心病则死亡率明显提高。

5、腹型肥胖

肥胖是冠心病最常见和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腹型肥胖。运动减少、久坐恰恰是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6、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度的精神紧张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7、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8、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冠心病发病急、危害大,死亡率较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上述的危险因素就

能够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

11 月 20 日是我国心梗救治日。1120 代表着 2 个“120”。一是出现急性胸痛要及时拨打“120”,二是明确诊断心

梗患者需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急性心梗发作时,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或溶栓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恢复心肌供血,是降低心梗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最关键的治疗手段。

为什么大家都害怕心梗呢?危害在哪呢?

急性心肌梗死就像躲在黑暗处的老虎,随时对患者进行攻击,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那心肌梗死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呢?

一、猝死

我国每年有约 100 万猝死者,这其中绝大多数的猝死者是因为心脏病导致的。心肌梗死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猝死。心肌梗死后为什么会发生猝死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肌梗死后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也就是诱发室颤。心肌梗死是指心脏的血管堵塞,也就是心脏的水路系统断掉,没有血流了。在心脏水路系统堵塞之后,也会影响到心脏的电路系统。这其中最危险的一种电路损伤就是室颤。

二、心梗后遗症

如果很幸运,同时经过了积极正规的抢救,那么心肌梗死的患者以后会发生什么后遗症呢?

(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血管堵塞后,会影响心脏的电路系统的稳定。很大部分病人在心梗后出现心律失常例如:房性早搏、室性早

搏、传导阻滞。更有一些病人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抖等。

(二)心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相当于心脏有一块肌肉坏死了,因为心肌属于永恒细胞,不能再生。坏死的心肌细胞最后形成疤痕愈合,没有收缩功能,不能参与心脏的泵血工作。有些患者由于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大,又合并其他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等,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最后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在吃喝拉撒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严重者晚上睡觉都不能躺着睡,得半卧位,有时候睡着了还会憋醒来。

(三)心理障碍

有些患者经历过心肌梗死的打击,会在心里留下严重的阴影。在生活中有个风吹草动,就害怕自己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尤其是发生过室颤的,心脏骤停过,经过电击除颤等等抢救的患者,经常担心自己哪天再来一次室颤,害怕再次出现心梗。这些患者处于一个紧张焦虑的状态,甚至部分患者不能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工作中。

问: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预防原则就是:健康生活+控制三高+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只有做好这 3 点,才能保护好血管,保护好心脏,预防再次心肌梗死。

1、健康生活

心肌梗死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活不健康,所以得过心肌梗死后,更应该健康生活,戒烟戒酒+健康饮食+适当活动+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好的心态。

2、控制三高

大部分心肌梗死的人一般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而“三高”更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心肌梗死后必须严格控制“三高”。

3、规律用药

心肌梗死后,不管有没有支架。都应该长期按照医院的医嘱服用药物。有些患者在急诊 PCI 治疗后,自我感觉良好,按照自己的习惯、爱好服用药物,甚至有些患者心梗问题已经解决,不需要服用药物,自己私自停药。最后导致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4、定期复查急性心肌梗死后,第 1 个月,第 3 个月,第 6 个月,第 12 个月,以后的每年,都需要回到医院,复发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四项、血糖、凝血等抽血化验,并行心电图等检查,半年最好做一次心脏彩超。必要时可

复查冠脉 CT 或冠脉造影。

5、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心脏康复是心血管内科的门分支,也是康复医学的延伸,既在心脏病正确的诊断和常规的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治疗、心理调节、营养指导和睡眠、戒烟等的综合管理。心脏康复是通过药物治疗、有氧运动、心理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手段,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抑制和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再发心脏事件】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致残率,促使冠心病患者回归社会。建议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程、规范的心脏康复治疗,提高心脏功能、预防再次发生心梗事件。

问:“

如何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心肌梗死的护理工作怎么样的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心理治疗:平时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畅愉快,应消除紧张恐惧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等。因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一旦发生,应该让病人安静平卧或坐着休息,卧床期间应加强护理。进食、漱洗、大小便均要给予协助,尽量避免患者增加劳力。以后可按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休养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室温合适。

3、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做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4、饮食宜清淡:要吃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每天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食多餐,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忌烟、酒。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