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李京泽 郭超凯)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当地时间6月20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本轮磋商不仅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线下磋商,也是两国新一届政府首次全面对接,备受外界瞩目。


【资料图】

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是推动中德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超级发动机”。自2011年启动以来,该机制在不断充实中德关系内涵、拓展中德务实合作、规划两国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双方更好了解未来各自的政策方向和重点,对于挖掘更多合作领域、激发合作潜力、增强彼此信心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看来,中德政府磋商机制的延续和发展,表明中德关系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变,双方进行政策对接与合作的路径仍然畅通。

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致力于统筹推进两国多领域务实合作,挖掘合作新机遇。两国总理听取了双方外交、经贸、工业等22个部门负责人关于推动中德在有关领域合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本轮磋商中德领导人重回线下面对面,磋商高效务实,成果丰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举行第三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以及新一届中德环境论坛、卫生对话,继续深化经贸、投资、汽车制造、高科技、新能源、数字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

崔洪建认为,上述合作领域体现了中德对合作模式的新探索。双方把各自优势更好地组合,既可以促进各自发展,又可以让合作成果惠及第三方。

双方在绿色、环保领域的合作就是一个例证。此次,中方还倡议中德成为“绿色同行”伙伴。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熊炜分析称,中德两国在绿色转型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和丰硕的成果,两者在该领域加强政策、技术、规则对接,对其他国家乃至全球绿色转型都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政府磋商机制和一系列双边合作的推动下,中德共同发展、相互成就。中国已连续7年保持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则是中国在欧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双方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

但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德国国内一些政客将经贸关系泛安全化,鼓吹对华脱钩,给中德经济合作带来阻碍。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此访德国的“重头戏”,包括磋商在内,中方将此访当作向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发出“开放合作”信息的窗口,向外界传递“最大的风险是不合作,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不发展”的信号。

此访期间,德方不止一次释放出反对脱钩的信号。“德方欢迎中国实现发展繁荣,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去风险不是‘去中国化’”“德方反对脱钩,反对任何形式的阵营对抗,愿同中方加强沟通”等一系列言论,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此外,强化合作也是德国工商界的一大关键词。此访期间,德国工商界代表表示,德工商界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强调去风险就要加强国际合作,脱钩行不通。

“上述中德互动有利于推动欧方形成更全面、平衡、客观的对华认知。”熊炜认为,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一些国家大搞“脱钩断链”的背景下,中德释放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对中欧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