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100%,这位复旦教授有一套“方法论”
快慢加减间,为学生就业指方向
(资料图片)
黄海华
■本报记者 黄海华
这个夏天,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忠法门下的7名硕士生,都拿到了心仪的工作录用或入学通知书。指导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年保持在100%,马忠法有自己的“方法论”。
很多研究生刚入学,就着急忙慌地想去实习。马忠法告诉记者,就业是一场“持久战”,厚积薄发,功夫贵在平时,“没有法学的基本思维和严密的知识体系,是难以在找工作时‘胜出’的。先要慢下来,才能在冲刺阶段快起来”。
他要求研究生先静下心把书读好,并定期召开读书讨论会,由学生主讲。“要在读书会上过关并不容易,先要认真看书,还要会表达,不怯场。”马忠法说,读书讨论会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为将来的求职面试做好准备。
最近入职一家知名金融公司的刘子悦,本科并非法学专业,初入复旦时法学基础薄弱。马忠法语重心长地对她提出要求,先把书读好,练好基本功。如果想实习,可以寒暑假去。她欣然接受,埋头学习,直到第四学期才去实习,但其扎实的法学功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实习单位好评。
采访中,马忠法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都了然于胸,脱口而出,他经常提醒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马忠法看来,有的学生需要“做加法”,有的需要“做减法”。比如,新入职一家证券公司的硕士生何天阳就适合“做加法”,“他的学习效率很高,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于是我邀请他参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法律域外效力等研究课题。”马忠法说。刘子悦除了英语,还会说法语,马忠法就建议她关注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对于就业方向,硕士生魏雨南曾有过纠结,马忠法建议他通过实习来“试错”。有了律所和法院的不同实习体验后,他决定报考选调生。“既然决定了,就集中精力在一个赛道上。”马忠法进而建议他“做减法”。如今,魏雨南心想事成,将入职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在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培养,我作为导师就是在背后推一把。”马忠法感慨地说。作为导师,用自己走过的弯路让学生少走弯路,成为他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一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