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出现三大藩镇,即魏博、成德以及卢龙,人称“河朔三镇”。唐朝朝廷多次派兵征讨,但都未能将其彻底解决。在“河朔三镇”之中,魏博镇的实力最为强悍,因为这里有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即牙兵。然而,到了唐朝末年,朱温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彻底解决了唐朝朝廷一百多年都未能搞定的魏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牙兵称雄
763年,作为安史叛将之一的田承嗣向唐朝军队投降。唐代宗下旨赦免其罪过,并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自此,田承嗣就开始割据一方,他“重加税率,修缮兵甲;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与此同时,田承嗣还挑选了“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牙兵”。
(资料图片)
田承嗣对牙兵们很好,“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而这些牙兵们各个勇武过人,且世代从军,就成为了魏博镇的支柱。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牙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结成死党,“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他们还经常废立魏博镇的节度使,“变易主帅,有同儿戏”,“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诛”。
二、藩帅软弱
888年,魏博镇的牙兵又一次作乱,杀死了节度使乐彦祯、继任留后赵文建,推举推立罗弘信为留后。唐昭宗对此无可奈何,只得予以承认,任命罗弘信为魏博节度使。之后的这段时间里,罗弘信曾与朱温交战,结果五战五败,只得向朱温求和。898年,罗弘信病死,他的儿子罗绍威被推举为留后。
不久,唐昭宗下旨予以承认。罗绍威虽然做了魏博节度使,但他颇为年轻,且性格较为懦弱,所以无法有效的控制牙兵。另外,罗绍威“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身上散发着一股文人气息,因此对这些骄横跋扈的牙兵非常厌恶。然而,罗绍威懦弱无能,且手中的力量有限,根本不是这些牙兵的对手,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
三、铸成大错
那个人就是朱温!于是罗绍威给朱温写了一封信,“密以情告全忠,欲借其兵以诛之”。朱温当时正在围困凤翔,所以虽然答应了,但并未立即用兵。905年,发生了一场未遂的兵变,罗绍威更害怕了,“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朱温这次决定行动了,他利用女儿丧礼的机会,“遣长直军校马嗣勋选兵千人,伏兵仗于巨橐中,肩舁以入魏州”。
第二年正月,朱温亲率大军渡过黄河,“声言视行营于沧、景”。之后,朱温与罗绍威里应外合,进行了一场十分血腥的突袭,“宿于牙城者千余人,迟明尽诛之,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接着,朱温又用半年的时间,将那些在各地反叛的牙兵全部诛杀。事后,罗绍威十分后悔,因为自此魏博就完全落入了朱温的手中。
参考资料:1.《旧五代史》;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