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电动车制造商控告一名“大V”博主故意误导读者,因对方称其歧视中国消费者

重点:


(资料图片)

蔚来起诉一名“大V”,指控对方故意误导大众,制作视频称该公司歧视中国消费者 该公司要求被告公开道歉,并赔偿200万元,但自视频去年发表以来,该公司的股价已蒸发约三分之二

本文作者 阳歌

本周我们先来看看电动车行业:中国本土领导者之一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NIO.US; 9866.HK)起诉一名“大V” (关键意见领袖)发布关于该公司的误导性视频。在本案中,蔚来指控这位名叫“车事纪”的博主故意发布视频,让人误以为蔚来面向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售价高于其他市场。

这个故事包含的很多元素,都和中国特有的一种风险有关,即可能成为媒体和关键意见领袖负面宣传的受害者,这种宣传通常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对手为了诋毁竞争者。另一个隐含的目的,可能只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为了攻击他们认为崇洋媚外的公司或个人。

发生这种情况时,受到攻击的公司真的没有太多选择。忏悔一向是最简单的,负面宣传来自官方媒体的话尤其如此。我们曾报道过此类案例,零售商 名创优品 (MNSO.US; 9896.HK)和运动服饰制造商 李宁 (2331.HK)等品牌,去年都因被认为崇洋媚外而受到攻击。

另一种选择是起诉事件背后的个人或媒体,但这类案件的赔偿通常都微乎其微。最极端的做法是报警,在少数情况下,报警会让流氓作者被捕,引发轰动。但等到责任人被逮捕时,公司的声誉已经遭到了损害。

最近这起涉及蔚来的案件,就包含了这些元素中的多个。事情要追溯到去年6月初,当时,拥有650万粉丝的博主“车事纪”在备受欢迎的短视频网站抖音账号上发布 视频 。在视频中,“车事纪”指责蔚来歧视中国人,其ES8 SUV车型在中国的售价为47万元至63万元,而在挪威的售价为41万元至46万元。

在诉讼中,蔚来称这个说法具有误导性,里面的比较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它指出,在中国销售的车型带电池,而在挪威销售的车型则不带。蔚来称,视频还忽略了挪威对电动汽车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事实。蔚来表示,它相信该博主是知道其中的差异却故意这么写的,为的是给人造成一种该公司歧视中国买家的印象。

为此,蔚来索赔200万元,并要求对方公开道歉。

我们无法准确量化视频对蔚来声誉造成的影响,但该公司在纽约挂牌交易的美国存托凭证(ADS)在事情传出后不久,虽曾达到24.08美元的最高点,此后便一路下跌。其当前价格约为最高点的三分之一,周一收于7.81美元,这意味着自原视频发布以来,它们的市值蒸发了约250亿美元(1,727亿元)。

充当枪手?

虽然蔚来没有直接说,但它暗示“车事纪”是存心这么做,对博主的动机提出了质疑。这等于是在暗示,这名大V拿了别人的钱来搞事,出钱的肯定是同样做电动车、能从蔚来汽车声誉受损中获利的竞争对手。

显然,蔚来汽车250亿美元的市值损失不能只归咎于一个大V的几条视频。事实上,大约在同一时间,蔚来与中国的其他电动车企,像是 理想汽车 (LI.US; 2015.HK)和 比亚迪 (1211.HK; 002594.SZ)的股价都达到了顶峰,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更广泛的行业趋势。但在峰值过后,理想汽车和比亚迪的跌幅要温和得多,这表明那些视频有可能给该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价值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害。

在中国,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歧视是一个敏感话题,但这种敏感也并非空穴来风。多年来,全球主要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远高于其他市场,它们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说,中国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这是两厢情愿之举。

大约10年前,星巴克(SBUX.US)曾 面临类似的指控 ,当时中国主要的电视台做了一个调查性报道,显示该连锁品牌同一杯咖啡在中国的价格高于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报道出来后,星巴克基本上保持沉默,任由中国的网络社区出面为自己辩护,称这条电视报道小题大做、存在偏见。

大约在10年前,还有一起竞争对手花钱买报道抹黑竞争对手的 著名案件 。当时,一名记者拿钱写建筑设备制造商 中联重科 (1157.HK)的负面报道,最后,该记者锒铛入狱。在另一起 类似案件 中,领先的瓶装水生产商 农夫山泉 (9633.HK)的竞争对手指控,该公司未能达到某些质量标准。

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重点在于,不管是官方媒体还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新型社交媒体,中国的媒体对公众舆论有很大影响力,经常被企业和其他组织加以利用,传播有利于自己的不实信息。

中国的法院系统对此的惩罚力度也不够。这一点从蔚来汽车针对可能导致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市值损失的行为,却仅索赔区区200万元,就可以看得出来。刑事司法体系可以为这样的行为提供更大的威慑。但在此类案件中,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刑事诉讼,似乎越来越普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