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回忆一下,我对这个世界拥有清晰记忆的年龄是在4岁半的时候,现在我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我骄傲地对邻居阿姨宣称自己已经4岁半了的情景,然而在这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却都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消失了。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开始记事儿的年纪并不相同,而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的记忆是从3岁以后开始的,那么3岁以前的记忆哪里去了呢?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婴儿能够看到成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为了将看到的这些奇怪的东西遗忘,所以这些记忆会在3岁以后被删除。这种说法很有趣,但它显然不是真实的,婴儿的眼睛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功能上,与成人都没有任何差异,所以没有可能看到成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那么3岁以前不记事儿是不是因为婴儿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呢?也不是,科学研究表明,婴儿时期恰恰是人类一生中的脑力巅峰时期。

一颗脑袋是否足够强大,这取决于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而婴儿时期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最多的,大概在1岁左右的时候,神经元的数量会达到巅峰,显然,婴儿的大脑比成人更好使。如此说来就很奇怪了,拥有着最强的大脑,却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很多年了,却仍没有得出最后的定论。没有定论是因为没有证据,但靠谱的猜想还是有的。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3岁以前记忆的消失与大脑神经元数量的下降有关。

婴儿时期是大脑的巅峰时期,而在这之后,大脑的神经元数量就会下降,而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降低能量的消耗。大脑是人身体之中耗能最大的器官,所以即便是坐在课桌后一动不动听一上午的课,中午时也会饥饿难耐,而人脑耗能的多少与神经元的数量息息相关。在出生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大脑为我们准备了足够多的神经元,而后大脑发现神经元的准备有些过于充足了,这个世界好像并没有那么复杂,于是大脑开始减少神经元的数量。

我们的记忆就储存在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之中,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了,存储在其中的记忆也就随之消失了,也就是说3岁以前的记忆都随神经元一起被“精减”掉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3岁以前的记忆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一直都储存在我们的大脑深处,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将它们提取出来罢了。当我们去图书馆想要找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先找到这本书所属的类别,然后再根据书名第一个字的首字母找到相应的书架,然后很容易就能拿出我们想要的那本书,但如果图书馆的书都是不分类别胡乱放置,没有任何线索可寻,那么想要找到一本特定的书就如同大海捞针。记忆也是一样。

我们记忆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线索可寻的,没有一件事是与其它事物毫无关系而独立存在的,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被称之为“线索”。

线索有强有弱,线索越强则越容易记住,比如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我读两遍就能背诵,读三遍就可以背得一字不差,因为文章中每一句与前一句都有着强相关,每一字与前一字也有着强相关,但如果把所有的字都打乱排列,让关联和线索变得很弱,那么就算读上30遍也是无法背下来的。婴儿时期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没有概念,就连我们的父母都只是两个会动的不明物体,所以无法对任何事物建立线索,这些独立的记忆即便就待在我们的脑子里,我们也没有办法将它们提取出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3岁以前的记忆实际上是被覆盖了。

我们记忆任何事物其实依靠的都是语言,所以当我们要提取某段记忆的时候,也要用语言在脑海中复述一遍,比如当我们想“冰箱里有个橙子”的时候,我们会迅速地将这句话在脑海中说一遍。既然如此,当我们用于记忆的语言被其它语言覆盖掉了,我们的记忆也就被覆盖掉了。婴儿不会说话,他对事物有自己的描述方式,比如他会将苹果记忆为“咿呀咿”,而随着语言系统的建立,婴儿语被母语覆盖掉了,用婴儿语记忆的事物也就被覆盖掉了。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成人,我们学会了英语,但并未忘记母语,但如果我们学会英语后因某种原因忘记了母语怎么说,那么尚未学会英语时所存在的记忆很可能也会随母语一起消失。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sunmonarch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