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肺癌高危人群、肺癌患者和家属对于肺癌诊疗的认知,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和科普专业委员会肺癌科普教育基地将邀请我国肺癌领域知名临床专家,为大家提供关于普及疾病知识、了解肺癌规范诊疗、科学合理用药等多方面的科普讲座,推动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的健康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临床上,肺癌根据病理组织学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多数肺癌患者罹患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明确患者的分子分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


(资料图片)

分子病理检测主要推荐:

(1) 可手术Ⅰb~Ⅲ期 LC分子检测。术后非鳞癌LC常规行EGFR突变检测,指导辅助靶向治疗。

(2)不可手术Ⅲ期及Ⅳ期LC分子检测的检查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例如:EGFR突变检测,ALK融合、ROS1融合、RET融合以及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检测等多种检测手段[1]。

分子基因检测能够有效筛选靶向药物获益人群,指导后续治疗。确诊了肺癌,不代表失去了希望,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对肺癌也有了更多认识,把“它”看成一种慢性病,做好生活管理和科学治疗,一样可以达到理想的生存目标。

2023年3月17日19:00肺癌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直播邀请到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韩卫东教授,为我们带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内科治疗》为主题的科普知识分享。

整合资源,科学防癌,抗癌路上,你我同行。在直播活动中还会有互动答疑的环节,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公众号观看精彩直播!

参考文献:[1]2022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非小细胞肺癌篇。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疾病教育目的,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大家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