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梦龙
审核:邢立达
(资料图)
《侏罗纪世界》系列电影虽然作为一部科幻电影,但其表达的正是人们对未来科技的向往与憧憬,所以该系列长盛不衰。3天时间3.54亿的票房,为本来暗淡已久的电影市场带来了一丝生机。
“还记得第一眼看见恐龙的时候吗?感觉像见到了奇迹。你在图书馆的书里见过它们,在博物馆的标本见过她们,但是当你见到活生生的她们时,你会感叹这是奇迹。”虽然这只是《侏罗纪世界》系列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但人们似乎对于克隆恐龙的遐想从未停止过。
早在1952年,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克隆,罗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马斯·J·金就已经成功地克隆了北方豹蛙。
1963年,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克隆了一条鲤鱼,这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克隆的案例。
而最令我们所熟知的便是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诞生于1996年的克隆绵羊多莉,多莉的诞生为“克隆”这项生物技术奠基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全世界人所熟知。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克隆技术,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不去尝试复活恐龙?
提起复活恐龙,大家首先需要了解,要克隆某种生物,就要提取这种生物的DNA。DNA是生物细胞内的大分子,其结构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在生物死亡的那一刻,DNA就开始受到污染而崩解,然后一点点消失在时间中。《侏罗纪公园》中曾传递过这样的信息:“琥珀可以保存软组织甚至DNA分子达数百万年”。但实际上,琥珀并不能完全保存完整的DNA。琥珀作为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在树脂滴落后,将小昆虫包裹其中之时,小昆虫的DNA就已经开始丢失。随着上千万年时间的推移,掩埋在地下的树脂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琥珀,压力和热力破坏了大量甚至全部的DNA。
人们对于琥珀中的DNA提取一直在进行着,虽然进展缓慢,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执着,却从未消退。
1982年加利福尼亚研究小组的George Poinar首先认识到多米尼加琥珀中保存有DNA和从中提取化石DNA的潜在可能。1992年,加利福尼亚的科学家Rani Cano和他的同声们首次公布了在琥珀中发现的DNA,宣称从多米尼加琥珀中的原无刺蜂中提取了DNA碎片。
1993年,老乔治·博伊纳和他的儿子亨德里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他们从琥珀里,成功获取了象鼻虫的DNA序列。
可是所有的发现都只是一小段DNA链,后来,还有的科学家质疑通过目前的方法获取的DNA 是否受到了污染,并因为污染可能已经影响了实验结果。
后来,来自英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用另一种新的DNA测序技术,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很少受到污染物的影响,非常适合古生物DNA的检测,实验结果也相对更准确。他们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试图重复美国科学家从多米尼加原无刺蜂中提取DNA的过程。英国科学家们选取了若干个合适的标本,反复进行实验,但都没有发现昆虫的DNA。
于是,英国科学家们提出了对早期报道的质疑,因为一个可信赖的科学研究结果,最基本要求就是其实验可以重复过程,并在不断地重复中得出相同的结论。随后,美国的科学家们也重新进行了实验,也没有成功获取DNA。
最终,大部分科学家们认定,琥珀是无法保存古生物DNA的,至少它不是完整的,侏罗纪公园的场景只能停留在小说和电影中。
所以,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也只能检测出100万年前古生物的DNA碎片,而恐龙早在6600万年前就已灭绝,留在化石中的DNA痕迹早就消失了,而你在博物馆看到的恐龙骨架,严格来说不是恐龙骨头,而是石头。科学家们也只能克隆目前还存在的动物,已经灭绝的动物谁也复活不了。
就算我们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可以凭借DNA复活一只恐龙,但恐龙赖以生存的环境早已消失,它们能不能活在当今世界还是个未知数。
翻阅了一些资料,资料表明依照目前的科技,克隆技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早衰、健康问题,至今都没有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在完目前克隆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找出其问题所在,并妥善解决,才能在以后将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农业以及医疗领域。
参考文献:
任天. 20年前克隆羊多莉诞生:影响持续至今,开启无法想象的可能性.《创新时代》 ,2017
宋柏毅.克隆技术发展的伦理探析.《东北师范大学》
杨时清,李桂明.生物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技创业月刊》,1999
New Scientist,苏应娟、王艇译,1992年10月17日
Fastovsky DE, Sheehan PM.The 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 in North America:美国地质学会,2005:15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