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频繁出台相应政策,双碳概念如火如荼、双碳行业发展迅速、双碳项目加快上马!那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如何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 碳中和碳达峰的概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碳达峰:碳排放峰值指一个经济体(地区)二氧化碳的最大年排放值,而碳排放达峰就是碳排放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核心是碳排放增速持续降低直至负增长。

碳中和: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核心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降低。

二、中国碳排放总量

中国现在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2.4****亿吨标煤;2021年全国碳排放量为105.23****亿吨;预计****2030年峰值约为121-127亿吨。

三、各省市碳中和规划

北京市2021年提出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十四五期间要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

天津市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河北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碳汇交易,加快无煤区建设,实施重点行业低碳化改造。

山西省提出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力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120亿立方米。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储能、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试点。探索用能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江苏省将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加强节能改造管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

上海市提出启动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四、 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1、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粗放式快速发展导致国内环境极度恶化,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这种涸泽而渔的路线不可持续,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机构调整势在必行;

2、低碳绿色发展可能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创新会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由不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向可持续的绿色能源转换;

3、 全球最大的的中国市场需求引发的技术创新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4、 低碳绿色发展及碳交易国际化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提速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及影响力,抑制国际竞争对手……

五、碳达峰碳中和范围

全社会全行业:工业(包括建筑材料生产)行业、建筑(运维)行业、交通行业、农业行业……;

六、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原则

源头管控**-过程优化-**末端治理;

减排**=>增汇=> 固碳(CCUSCO2****合成);**

七、节能减排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实施路径

1、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社会全行业节能减排及能源梯级利用为碳达峰碳中和首要措施:

(1)工业要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技改,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8)建筑领域推动被动房、装配式建筑,采用全面节能技术,控制能耗;

(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机关将率先垂范,实施能源托管、设定空调温度、采用更好的纳米保温保温材料及中空保温门窗……

2、具体技术:

2.1 工业领域

(1)工业领域富氧燃烧全氧燃烧技术;

(2)余热余压利用:余热发电、螺杆膨胀发电、磁悬浮涡轮发电等;

(3) 钢铁行业高炉煤气焦炉煤气高温超高压发电;

(4)大型循环水泵节能;

(5)永磁电机;

(6)磁悬浮风机;

(7)智慧空压机节能系统;

(8)钢铁行业余热大温差换热供暖;

(9)高温熔渣矿渣余热利用;

(10)新型纳米保温材料;

(11)智慧工厂及人工智能全流程优化…..

另100度以下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大温差换热供暖

2.2建筑领域

(1)智慧建筑;

(2)智慧照明;

(3)智慧供暖

(4)新型门窗玻璃节能;

(5)新型纳米保温材料;

(6)空调节能;

(7)管路优化及水力平衡;

(8)磁悬浮风机;

(9)电锅炉或电磁锅炉替代;

(10)被动式、装配式建筑推广……

2.3交通领域

(1)氢能替代;

(2)储能;

(3)电能汽车推广;

(4)航运及海运采用生物燃料、合成燃料、氢能等;

(5)智慧交通及智慧停车,构建低碳、绿色、便捷交通系统……

2.4 农业领域

(1)农光互补;

(2)渔光互补;

(3)秸秆、菜叶等生物质热裂解技术;

(4)二氧化碳气肥技术;

(5)储能技术,移峰填谷;

(6)养殖废水沼气利用;

(7)智慧农业;

(8)立体种植技术;

(9)温室大棚绿电储能供暖、地热供暖、点滴灌溉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