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怀古
寒山士
(相关资料图)
从夫子庙地段出发,越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往西南行数十米,就进入了乌衣巷,乌衣巷是一个狭窄的胡同巷口。用青砖铺就的路面,两边的是矮矮的仿古建筑和民房,青砖黛瓦,粉色的墙辟,重檐叠脊,透露出一派古色古香。
乌衣巷是江南典型的胡同巷口。在乌衣巷走上几步,发现现在的乌衣巷没有多长,两边尽是些店铺,多是卖工艺品和服装。这里从早到晚都是喧闹不休,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把不大的乌衣巷,弄得象南京路一样,声势浩大。
这时的情景与王谢时期差不多,不过那时的商品,没有那么丰富,服装的款式没有现代新颖和流行而已,但从古到今乌衣巷都没有失去繁华一词。
乌衣巷是三国时期吴国守城部队的兵营所在地,当时那些守城的部队将士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当地人故用“乌衣”取为巷名。东晋灭吴以后成了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淝水之战的将领谢安都在此安家居住,称王称候,成就王权霸业。王谢两家弟子为了尽显豪门遵贵,在穿戴打扮上以黑色衣服为主,彰显家族的身份和地位。
公元588年隋灭陈以后,隋文帝下令,将建康城邑平荡耕垦,一时间六朝的豪华宫殿,琼楼玉阁,被破坏殆尽。风流倜傥的王谢弟子,和他们的才子佳人,随之四处逃散。
乌衣巷从前车水马龙,晚上灯花如雨,这里停过香车宝马,曾经是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现在变得是残垣断臂,野草凄凄,一片焦土。遥想当年乌衣巷高府华第,,丝弦缭绕,青丝如云的情景,又激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感慨和怀念。
他们在此留连忘返,抒发怀古之情,感叹人生的艰难,世事纷争,沧桑多变。唐代诗人刘禹锡来到南京时,他在秦淮河畔游走,目睹眼前一切景象,昔日的富丽唐璜的王谢故居,当年王谢两族弟子风流情景,已经灰飞烟灭,如今被战火焚烧为一片瓦烁,悲伤之情寓于言表。便写下了千古名诗,留下了千古名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生,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飞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这个六朝金粉之地,这个曾经让人为之兴奋,为之赞叹的华丽之地,这里散发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充满着历史的厚重。这里曾经是六朝文人墨客聚居地,也承载了大量的人文信息,。他们在这里奋笔疾书,写下了壮丽诗篇,名澡千古。诗人李白在这里写下了《登金陵》吴宫花草埋幽丝,晋代衣冠成古丘。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花庭。千古风流人物首推魏晋,王谢家族引领一代风骚,更是人才辈出,王导后人,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王凝之之辈, 在这里挥毫泼墨,习练书法,王羲之是一代书法的集大成者,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至今倍受人们的欣赏和推崇。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眺是谢安后代曾在这里居住作诗撰文,他是我国古代山水诗人的创始人,并给后代留下多篇快炙人口的山水诗歌。乌衣巷不仅是达官贵人出入之地,也是魏晋文化的策源地,这里的一草一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这里一步一阁都蕴涵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呜淹的秦淮水昭示着历史的更迭,乌衣巷粉毁的亭台楼阁,见证着这里的繁荣和兴衰。
曾经沧海难水,世事更迭万事劫。人去楼空不复还,物事两非人茫茫。一代英豪今安在,千古风流难寻觅。乌衣巷这个代表东晋王朝的非凡之地。有着辉煌历史,被誉为美伦美奂之地,曾经是笙歌悦耳,达官贵人聚居地,随着城头变换大王旗。它的一切都流入了金粉绚丽胭脂桃红的秦淮河里。曾经在王谢堂前飞舞的燕子,已经在寻常百姓家中筑巢垒窝,车水马龙的朱雀桥畔,没有了人流如注,而是野草丛生,荒凉极致。
今天的乌衣巷已经是集旅游,购物,餐饮为一体商业街区,行人的脚步和喧嚣不止的景象,打破了昔日的安逸宁静,典雅,优美的环境。走在乌衣巷青砖路面上,尽管那流璃瓷瓦比从前漂亮多了,那些内部的设施更加现代化了,可到那里去寻找六朝时期的韵味和遗风。呜呼哀哉乌衣巷去了,满腔热忱的寻古之心也随之消失。(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