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拉链、缝裤边、补车胎、配钥匙……十多年前,在贵阳的街头巷尾,几乎都能看到这类微小的服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却是市民生活中的刚需。最近,知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贵阳街头巷尾的这些承载着往日情怀的小修小补生意,正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为大家带来一份烟火民生。
在贵阳市云岩区大西门的繁华闹市背后
(资料图)
有一片年代久远的老建筑
这片土地孕育了几代人
也氤氲出绵延不绝的市井气息
在这片老建筑群里
藏着一家开了40多年
传了三代人的乐器修理店
如今
这家小店依然延续着
为乐器爱好者修理乐器的服务
一直没有改变
沿着贵阳市恒丰步行街
往后面的住宅区走
就能听到一阵曼妙的长笛声幽幽传来
一路引人寻到
挂着“利民乐器修理部”招牌的小店门前
店主王凯钦正在用长笛演奏乐曲
这间乐器修理店,就是他家祖孙三代一直传承下来的。“我们主要是以中西乐器修理为主,比如说二胡、萨克斯、长笛、黑管的调音或磕碰需要校正,都是我们的维修范围。”王凯钦说道。
正聊着,王凯钦的老顾客上门取之前送来修理的小号了。“你不要看他这家店开得偏,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他家店可是很出名,不光贵阳的乐友,省内其他地方的乐友都会将需要调试或修理的乐器送来他这里修。”乐友杨先生说道。
王凯钦详细告诉杨先生送来的乐器修了哪些地方,并叮嘱他小号的保养事宜。“我们的顾客老、中、青年都有,一般老年顾客要多一些,老年人使用乐器的频率比较高,所以他们的乐器相对来说容易坏,有时候手滑摔落或者是保存环境不好,就会导致乐器的音色变化。所以我们在交货时,一般都会将乐器的保养事宜告诉他们。”王凯钦说。
这家店是王凯钦的爷爷创办的,后来传到王凯钦的爸爸手中,王凯钦打小就喜欢到店里来找爷爷和爸爸玩,从小耳濡目染,对乐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爷爷和爸爸的教授下,他在扬琴、萨克斯方面有所造诣。如今,28岁的王凯钦有着乐器修理师、萨克斯手、音乐老师等身份,开店之余,他还会参加一些演出,并收了一些慕名而来的学生。“人就是要趁年轻,创造更多可能性。”王凯钦笑着说。
对于王凯钦来说,乐器就好像他的家人一样。“你和乐器相处的时间久了,它不断适应你,你也不断适应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感情。我的乐器就是我的家人,别人的乐器也是他们的家人,所以我都会用心去对待。”他告诉记者。
正因为如此,王凯钦在与乐友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和他一样的人。
一次,一位刚退休的老年人将一把二胡送来店里修理,“这把二胡一看就有些年头了,后来才知道,这是老人家人生中第一把二胡。”王凯钦说。原来,这位老人年轻时打算学习二胡,但没学多久,就因为工作、家庭等压力没能坚持下去。退休后,终于有时间重拾爱好,于是将年轻时束之高阁的这把二胡找出来,送来修理。
经过检查,老人的这把二胡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保存不当,二胡的蒙皮被虫蛀了。“看得出来,这把二胡对老人家有特殊的意义,我也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用心修理他的二胡,最后还给他把二胡重新调音,希望老人能继续年轻时的爱好,不给人生留遗憾。”王凯钦说。
修理行业需要有工匠和工匠精神,让经手修理的旧物件能够恢复使用,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王凯钦家祖孙三代就这样在时代的洪流中,耐住了寂寞,孜孜以求,把这份工匠精神和对乐器修理的热爱传递下去,让老掉的乐器焕发新生。
记者/杨青青 龚奕逸 编辑/杨青青
责编/陈萌 审核/曾昕 终审/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