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幻网12月23日讯(金恺祎)
人在受到惊吓时,有时会不知所措,我们常把这种状态称为“吓懵了”。人为什么会“被吓懵”呢?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揭示了一种大脑机制,这种机制能让面临危险的小鼠本能地逃跑到安全处,当该机制受到阻止时,小鼠会就会迷失方向,也就是被“吓懵了”,相关研究已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
面对危险本能地到安全场所,这个过程是基于记忆,但大脑是如何使用空间记忆来指挥行动的,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小鼠大脑的两个区域,分别为脾后皮层和上丘,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回路。当面临危险的时候,脾后皮层计算避难所的方向,然后将正确的信息发送给上丘,上丘则用该信息知道老鼠的头部转向,皮质细胞如指南针一样指导不断前进的小鼠向正确的方向出发,到达安全场所。
如果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被扰乱,阻止它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老鼠就会面临危险不知所措、迷失方向,也就是“被吓懵了”。这表明,脾后皮层-上丘之间形成的回路是大脑确定方向并到达安全处的关键途径,另外,科学家已经在其他生物体内也观察到类似的回路,这暗示整个动物王国都存在该机制,包括人类。
科学家称,虽然逃生的驱动力是与生俱来的,但现实情况还是要依赖大脑的特定回路。下一步,科学家将继续深入研究,探讨大脑如何不断更新重要的空间信息,以及不同物种的横向比较找出不同物种之间面对重要问题的共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