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超 张家振 上海报道
【资料图】
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县域经济越发重要,全国百强县也成为观察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之一。
《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从赛迪顾问方面获悉,《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以下简称“《百强县报告》”)已正式对外发布。在2023年百强县排行榜中,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入围数量分别为23个、16个、13个,其中,江苏省包揽百强县前四席,GDP超5000亿元的昆山市蝉联全国第一。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作为县域经济“压舱石”的工业经济亦成为关注焦点。《百强县报告》分析认为,第二产业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2022年,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及第二产业占比则超过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
在赛迪顾问业务总监兼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看来,当前,以千亿县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借鉴千亿县发展模式,助力更多县域实现高层次发展,同时也要“找准县域经济发展引爆点,避免传统路径依赖”。
54城跻身“千亿俱乐部”
“中国县域GDP从2016年33.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43.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例稳固在40%左右。”近日,余德彪在由赛迪顾问举办的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县域经济是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重大的发力点。”
余德彪所言非虚。除了GDP总量稳步增长外,《百强县报告》还显示,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2018~2021年,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4176.4亿元增长到25338.6亿元,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而在规模以上企业、上市公司等层面,县域也占据重要比例,乃“国之基石”。
作为县域经济标杆的百强县,当前也呈现出诸多新变化。记者注意到,2023年《百强县报告》评选设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双门槛”,即 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在此门槛下,县域经济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
“东部地区的优势明显,呈强县强省特征,2022年入围的百强县达到65个,中部地区数量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则发展平稳,入榜数量小幅增加。”余德彪表示,辽宁省在东北地区一枝独秀,成为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东北地区百强县数量总体有所下降。
记者梳理《百强县报告》发现,在百强县数量优势极为明显的东部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位居前三甲,入围百强县数量分别为23个、16个、13个。如果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覆盖范围计算,除已全部划区的上海市外,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三省百强县总数达42个,约占全国百强县排行榜的“半壁江山”。
以苏浙两省为例,在百强县排行榜前十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更是包揽了排行榜前四位。浙江省宁波市下属的慈溪市则排名第7位,即在全国百强县前十名榜单中,仅苏浙两省就占据了7席。
“长三角地区的县域依然雄踞百强县榜单前列,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区域协调等方面带动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县报告》如此评价。
除百强县区域分布情况受到外界关注外,在赛迪顾问发布的最新版《百强县报告》中,入围“千亿俱乐部”的数量呈现出新特点。
《百强县报告》显示,百强县中GDP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昆山市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江阴市超过4000亿元,张家港市和晋江市均超过3000亿元,常熟市、慈溪市、宜兴市、神木市和长沙县GDP则跨过了2000亿元门槛。
“2023年千亿县数量新增10个,共计完成2.6万亿元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1%,其中49个千亿县增速超过全国同期水平,10个千亿县的增速达到10%,千亿县的总量实现了高速增长。”余德彪分析认为。
“工业强县”成发展主旋律
“制造强县是我们落实工业立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县和县级市来说,发展县域经济就要把工业和制造业放在重要的位置。”
记者梳理《百强县报告》发现,在诸多排名前列的百强县中,工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之一。
“第二产业仍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百强县报告》显示,2022年,百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9%,超过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百强县工业增长动力依旧强劲。
以长年占据全国百强县排行榜第一位的昆山市为例,2022年,昆山市GDP总量达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而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更是实现了万亿级大突破。此外,昆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7.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44家,占苏州全市的约1/5。
无独有偶,同属苏州市、位居百强县排行榜第六位的太仓市,亦凭借工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太仓市委书记、太仓港口党工委书记汪香元日前在2023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太仓市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突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标识度。
以发展势头迅猛的汽车产业为例,汪香元透露,作为全国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重要基地,汽车70%的零部件都能实现“太仓造”,全市聚焦汽车电子和零部件的企业超700家,拥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12家,获评国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基地。
记者梳理百强县排行榜还发现,除昆山市和太仓市外,放眼长三角区域,通过“工业强县”战略实现经济实力跃升的百强县并不少见。例如,闯入百强县排行榜前十位的慈溪市,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4797.76亿元,同比增长5.7%,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五和创新百强县(市)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围百强榜单总量领先全国的同时,长三角地区百强县当前正加速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赛迪顾问方面分析认为,在“千亿县”六大发展模式中,长三角地区主要为“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
“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明显,区域发展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并且初步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开始向知识、数据、高级创新人才等新技术、新要素驱动阶段转型,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成为发展的重要新动能。”赛迪顾问方面表示。
余德彪也分析认为,江苏省和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要迈向更高层次的全域发展。“两省的‘狼群模式’需要关注全域各类要素的配置,更加体现出公平、公正的省级县域的发展导向。”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