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价值,就是鼓舞当代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在新时代践行科学家精神,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些“卡脖子”问题开始显现,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当代科技工作者更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来努力推进科研工作,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当代的科技创新一方面要聚焦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国际垄断和技术壁垒,有效支撑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聚焦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可能催生变革性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必争领域,占据科技制高点,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如果说杨振宁、李政道等向世界证明中国科学家在国外可以取得杰出的科学成就,那么近年来所涌现的这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表明中国科学家在国内一样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只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发扬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一定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实现新突破。
**在新时代践行科学家精神,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可控开源”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科技人员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结果。有能力作出世界一流科技创新的科学家应具有国际化视野,能敏锐地跟踪和把握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与国际同行之间积极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不能仅满足于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果,而是要以“可控开源”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可控”是要在若干环节具有非对称优势,他国就难以在其他环节对我“卡脖子”;“开源”是在此基础上互通有无、博采众长。
**在新时代践行科学家精神,需要关注青年人才的成长,让处于“黄金年龄”的优秀青年人才潜心学术,充分发挥旺盛的创造力。**提携后进是将科教报国的使命薪火相传的责任,也是学术界应该一直恪守和提倡的胸襟与情怀。我曾经看过严济慈在法国留学期间的家书。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在信中多次提及熊庆来、何鲁、胡刚复等老师给他寄钱资助他留学。正是这些老师的资助,才使得他得以完成学业,成就一代科学巨匠。研究表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取得重大成果呈现年龄集中特点,往往在黄金年龄时期创新思维活跃,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例如,诺贝尔获奖者取得成果的平均年龄为40多岁。因此,应使正处于黄金年龄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对科技资源分配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同时,处于黄金年龄的科技人才往往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应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使他们没有生活负担和后顾之忧。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再到“科学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应当坚定践行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