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网友讨论“为什么比较高等的生物大多生活在陆地而不是在海洋?”,也就是说,对于生存,陆地比海洋会更具优势吗?今天就这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资料图)

首先,常见的生育方式有三种: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从生物演化的大趋势看,生殖方式是随生物体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而进化的,即由简单而低级的卵生方式向复杂而高级的胎生方式进化。

而我们人类所属的这个纲,是哺乳纲。哺乳二字,非常传神的点名了我们对进化高低程度的一个要求标准:生育方式。

其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个现存的生物,都是自然的骄子。下面就按照目前的进化路线: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来开始今天的分享。

01,卵生

卵生的定义是受精卵在体外独立发育。一大堆精子和卵子结合,然后慢慢的孵化。可以粗略的分为水卵生和陆地卵生,存在一个进化先后顺序(但是现在的话,就不好分高低了)。

水卵生。相信很多人看到不过不少纪录片,一群鱼,把精子和卵子产到水里,然后慢慢孵化。

这种生殖方式的缺点非常明显

第一,需要水为载体。

第二,容易成为其他捕食者的食物

所以,卵生靠量大取胜。随着植物开始登陆陆地,鱼类,也开始慢慢的爬上陆地(有食物是基本要素)。

于是出现了两栖类。大家非常熟悉的它就是两栖类的代表。

两栖类可以水陆两用,但是一般情况下,两栖类不能离水源太远,尤其是生殖,离不开水。

所以,两栖类还是比较低级。

在接下来,终于出现了可以脱离水源的生物,那就是爬行类。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龙喽。

而爬行类的生殖方式,也把卵生模式提高到陆地卵生。

而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卵生特征就是一个卵包含了基本上生命发育的所有资源,但是又暴露在自然界,这种情况下,容易被捕食。

于是继续进化,出现了卵胎生。

02,卵胎生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这是动物长期适应的结果,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使得母体对胚胎起到保护和孵化作用。

可以说,这种生育方式,是脊椎动物在生殖方式是的首次尝试

但是卵胎生和胎生有本质区别:

第一,卵胎生基本上不和母体进行交流,而是以卵的方式存在(星鲨例外)

第二,卵胎生又不像纯粹的胎生,把一切交给外界。

终于,进化到了更高阶段,那就是胎生了。

03,胎生

胎生的出现,可以说,极大的方便了动物的进化。不需要像卵生一样,把受精卵丢在野外任其自生自灭;而且可以掌握受精机会,不断的调整生育方式;此外,胎生动物一直和母体进行着营养交流,这样可以让生物得到更好的发育。同时,我们对水的依赖性更低了。

好了,这就是大体上的一个过程。

04,生物的进化

生物从低级到高级,无论是从生殖方式,还是哺乳方式,都反应出一个逐渐摆脱自然界环境限制的过程。

**受精:**从最初必须找个地点随机受精,到可以选择时间受精,到最后完全控制受精的方式和时间

**发育:**从最初的离不开水,到可以部分离开水,到最后可以完全离开水发育(虽然羊水也是水体环境,但毕竟母体可以移动)。

可见,这些动物出现在陆地上,本质上代表了一种生存进化的优势。再加上陆地生活的限制,以及平面世界的影响,你无法跳起躲避敌人,这使得陆地生物在进化上的压力更大,选择压力越大,那么最后的多样性就越多,自然就越高级。于是,有的跑的快,有的会爬树,有的会打洞,有的会盖房子。

陆地的优势就在于陆地生存环境太恶劣了,导致进化压力太大,所以也进化出了更多高级动物。

05,补充一点

当然了,在结束之际,为了防止有些喜欢挑刺的人,还是补充一些

第一,生殖方式进化,只是陆地多样性的一个原因,就像上面提到的内容,生存压力本身也是重要原因

第二,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多样性,比如鲨鱼就是卵胎生。

第三,陆地有哺乳动物,但哺乳动物不一定在陆地。

典型的就是鲸,他们是从陆地又回到了水里。

第四,鸟类。鸟类作为恐龙的直系后裔,其生殖方式为卵生。

另外,蝙蝠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