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据“上海航天”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首次在最新一届中国航展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再利用、再入、延寿和进化”四位一体的“太空环境治理体系”理念。


(资料图)

第八研究院在航展内设立了“有效太空治理”主题展区,并展出了用于延长航天器寿命的补加飞行器以及用于“净化”的离轨帆,目前,相关技术的成果都得到了实践与应用。

(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据小雷了解,航天器空中加油这种技术早在2017年4月就已经实现突破,意味着国内的在轨航天器可以通过补加燃油,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具体来看,发射站在接到加油服务请求后,将会把“加油飞行器”发射至待加油卫星的附近,利用机械臂与目标组合,接通油路并补充燃料。

此次展出的“太空加油机”可以一次性携带1.3吨燃料,按照一颗在轨卫星补充50千克计算,这台加油机一次可以给26颗工作中的卫星延长工作寿命。

空中加油技术,以往只在飞机上应用,飞机不像汽车可以半路停留在加油站补充燃料,只能通过与加油机接通油路的形式,一边飞行一边加油,而且两机都是人工控制,需要很高的操作精度。其目的就是为了延长飞机的航程,尤其是音速飞行的战斗机。

(图片来自Pixabay)

至于离轨帆,一般用于轨道高度600公里以内的微小卫星,当卫星达到寿命末期时,离轨帆会自动展开,增大受力面积,借助大气中稀薄的阻力,将卫星本体拖入大气层中,通过与大气超高速摩擦,从而焚毁本体,让出轨道资源。

以前的卫星都是“一次性”的,所谓的一次性,指的是航天器燃料耗尽,无法再进行自主姿态控制、轨道维持等功能,所以燃料储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卫星能工作多久。但实际上,航天器里的各个元器件依旧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只是因为用完了燃料,结局就不得不变成了销毁或者是变成太空垃圾。

(图片来自Pixabay)

要是能彻底销毁还好说,但如果卫星变成了太空垃圾,问题就更大了。如今全球航天发展的进程也很快,卫星也分为许多种类,比如气象卫星、广播卫星、通讯卫星,还有距离地球比较远的天文卫星等,这些卫星构成了庞大的通讯、气象、广播体系,但报废之后往往会成为影响太空环境的一员。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火箭发射残留的部件,都会留在地球附近,如果不及时控制这些太空垃圾的产生,那么未来发射火箭将会更加困难。而“空中加油机”和离轨帆的出现,虽然航天器回收是必然的方向,但在这之前,更应该考虑航天器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封面图来自Pixabay)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