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真的会“一夜白头”吗?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某人因受到精神上的打击,一夜之间青丝变白发。都说电影是源于生活的,那现实中真的会发生吗,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头发健康呢?

一夜白发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等于一夜白头。白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头发的颜色是其中黑色素颗粒含量决定的,当头发中缺少或没有黑色素颗粒时,自然就会变成白色。但这并不等同于,头发可以一下子从黑色变成白色,或者发生逆转,因为已经在的黑色素颗粒是不会突然消失或出现的。所以,想要一夜白发和变黑都是不可能的,除非您去给染发。

为何又说一夜白发是真实存在的呢?刚刚提到的发丝里的黑色素是由发根部黑色素细胞形成的。受年龄、营养、神经和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在这些细胞会停止或减少制造黑色素,从而出现白发。临床上也确实存在,受到心理或者其他方面的刺激而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而出现白发的情况,但绝大多数都是缓慢发生的。也就是由原本黑白或者黑灰相间的头发,变成了以白发或灰发为主的情况。由于颜色反差比较大,才让人有了一夜白发的感觉。更多人是区域性的白发,尤其是在鬓角附近。

情绪又是如何影响白发的呢?在古人的诗词中就有不少关于情感与白发的描述。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是如此的气势恢宏。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满江红·怀子由作》中也有“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的词句。无独有偶,这些诗词中的场景似乎都流露出诗人的感慨与悲叹,可见生白发这件事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开心的事。

事实上,焦虑、烦躁、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和压力都会对发质健康产生影响。一种解释是与内分泌紊乱有关,过激或不良情绪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这种激素会导致黑素细胞干细胞过度反应,引起毛囊中黑素细胞干细胞的过早耗竭,从而影响黑色素的产生。

那除了情绪的因素,还会有哪些因素让白发过早出现呢?现在很多职场白领早早就长白发,虽然看起来更成熟稳重,但估计没谁不喜欢乌黑靓丽的头发。其实,除遗传因素外,还与压力、熬夜和营养素缺乏有关。长时间的休息不好,会影响头皮的血运循环和毛囊细胞的养分供应。如果日常饮食中缺乏优质蛋白质,以及铁、锰、铜等微量营养素也可能会造成发质变化。

如果这些都排除了,那就得考虑下疾病的问题了。比如,以先天性色素减少为特征的斑驳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苯丙酮尿症,肾脏的近端肾小管功能缺陷的范可尼综合症,自身免疫性恶性贫血,以及后天色素脱失引起的白癜风,这些都会导致头发变白。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会有影响。所以,如果出现了白发最靠谱的办法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有人说,拔掉一根白发会长出十根,这事靠谱吗?其实并不会。拔掉白发的过程并不会解决黑色素的问题,只要毛囊还在,长出来的头发依然是白发。毛囊是彼此独立的,每个毛囊中只会生出一根头发,因此并不存在拔掉一根白发会在原有的毛囊中出现多根白发,也不会导致周边其他毛囊里的头发变白。当然了,拔掉白发的过程可能会导致毛囊受损,直接的后果是无论是白发还是黑发都长不出来了。

关于白发又有哪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呢?20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4名志愿者的397个头发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认为人类头发变白是自然可逆的,而且这种变白和逆转与行为和心理的压力变化是协同进行的。还是在今年,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Cell Discove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通过对小鼠和人体样本基因进行分析,发现了与头发变白相关的通路。并证实该通路的抑制剂PFTα在小鼠中对头发变灰有疗效,这给白发的治疗带来了启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