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ernanderz 监制:罗超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用来形容独角兽企业的上市历程再合适不过。不过也有一些企业恰好相反,在IPO这件事上愈挫愈勇,为了圆梦屡败屡战。
日前,在线健身平台Keep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公开资料显示,Keep在去年2月和9月两度递表港交所,可惜都无缘IPO。此次三度闯关,Keep似乎下定决心要和一圆上市梦。
(资料图片)
客观地说,今年一季度港股IPO市场热度回升,且港交所有意放宽科技公司的上市限制,这些积极因素都给Keep提供了信心。3月31日起,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将全面更新,市值门槛、研发开支比例等均较此前有所下降。
然而,港交所放宽上市限制是一回事,Keep自身业务前景是另一回事。想如愿IPO并在二级市场站稳脚跟,Keep必须向投资者展示良好的业绩。
好消息是,从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来看,Keep亏损有所收窄,营收则保持增长,业绩较过去几个财年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Keep2020至2022年营收分别录得11亿、16亿和2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6亿、8.27亿和6.6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Keep毛利润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4.99亿涨至去年的9亿元,进步相当明显。
此外,Keep的用户数据也在增长,用户黏性逐步提升。数据显示,2020-2022年Keep平均月活分别为2970万、3440万和3640万,过去一年记录锻炼次数超过21亿。对于一家线上健身平台来说,用户是一切业务的基础,MAU持续增长则表明Keep的韧性和潜力。
不过招股书中还是传递了一些坏消息,比如持续的亏损,以及庞大的营销开支。数据显示,2022年Keep营销推广支出为3.78亿元,占比29.2%,高于研发开支的24.3%。大规模营销固然帮Keep拉拢了不少新用户,但也造成沉重的成本压力。如果想扭亏为盈,削减营销开支是Keep无法绕过的课题。
Keep如此依赖营销和用户增长,无疑和其营收结构密切相关。
根据招股书,Keep如今的营收主要来自自有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付费内容和广告三个板块,前两者占比更高。其中,会员订阅和付费内容收入增长最快,达到60.4%,毛利率也达到21.9%。对比之下,自由运动品牌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4.5%。订阅和付费内容收入,还有广告业务都要靠不断增长的MAU和用户黏性来拉动,Keep只能通过营销不断拉新裂变。
Keep其实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积极探索新业务,并加大对自由运动产品业务的投入。推出高单价的智能单车、智能健身镜等产品,就是为了拉高自由运动品牌业务的毛利率。
短时间内,这些努力不一定能收到奇效,但从长远来看有重要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Keep真的能实现盈利,成功闯关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