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种动物住在一棵树上,有一天大树倒了,它们怎样绝处重生?”这是阿龙在西瓜视频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收获了181万次播放。在他生动有趣的讲解中,亚马逊雨林的小动物们为了求生,各显神通,最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维持着稳定旺盛的生态系统。

做生物视频科普的第三年,阿龙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他的视频逻辑严密,讲解风趣,在西瓜视频上,拥有近二十万铁杆粉丝。许多家长给他发私信催更,全家一起看他的视频学知识。一些老师也表示,会给小朋友推荐他的视频,丰富他们的生物知识。

科普也要讲逻辑

做生物科普创作人,阿龙属于“专业对口”。阿龙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本科学生物,硕士念植物学,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医学科技公司,从事了7年科研相关工作。

阿龙喜欢生命科学,喜欢各种生物,也希望更多人增加了解,很早之前,就开始尝试做科普。他曾经零星写过一些图文科普,但是文字总归不够生动,科普的效果也有限。后来,短视频兴起,他想到自己爱看纪录片,喜欢通过纪录片,放松地学习生物知识,于是决定尝试自己制作科普视频。

阿龙用了两个月时间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样的科普视频。拥有生物专业教育背景,他希望自己的视频不仅可以提供科学有趣的信息,更要从根本上是讲逻辑的。科普视频受众大都是孩子,他希望这些小观众从自己的视频中获得的知识是成体系的。

一个不到10分钟的视频,阿龙要花四五天的时间准备。前期要用大约2天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再用两天的时间仔细构思视频的脚本,让视频的各部分知识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音讲解简洁有幽默感。阿龙把做视频比作把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得开始这项艰难的“精细活儿”了——制作视频。阿龙自己录音,自己剪辑,视频、图像素材主要来自一些已经公开的科研成果和网上的开放素材。

“每个视频都投入了很多心血,都有被好好对待。我更愿意把这些视频看作非常精密的机械产品,每一部分都是零件,用很严密的逻辑组织在一起,发挥科普生物知识这个功能。”

视频是传播知识的绝佳载体

刚开始在西瓜视频做生物科普时,阿龙的粉丝并不多,很多时候有一种“自说自话”的感觉。直到“动物界9大武林高手”横空出世,阿龙的科普才开始真的被“看见”。

这个视频主要讲述动物们为了生存和繁衍所练就的“看家本领”。阿龙风趣幽默地将其概括成动物界的9大独门武功:猴子走壁功,袋鼠格斗术,牛蛙蛤蟆功,长颈鹿铁头功,长颈鹿旋风腿,金雕鹰爪功,蜥蜴水上漂和兰花螳螂拳。

这个视频最终获得了70万播放量,阿龙并且由此打开了思路:要以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物种科普为切入点,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讲高深的知识。

从文字到视频,阿龙觉得,视频画面十分鲜活直观,作为科普的载体,有着独到的优势。他进一步解释说,自己的小孩从小看绘本,看到花花绿绿的小动物图片就开心,视频不仅有画面,还有声音讲解,孩子可以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学习。

科普就在于“科”与“普”并列,严谨与通俗相兼。为了适应青少年的习惯,阿龙参考了动画片、电影和游戏视频的制作方式,语速也加快了。

每当有粉丝告诉他,老师会在课间播放他们的视频给全班看;还有年龄较小的粉丝说,看了他的视频,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阿龙都会对自己的科普充满骄傲。

实证精神和任重道远的科普

制作科普视频,最重要的是科学、严谨。为此,每个视频最后,阿龙都附上了一个认真的说明,强调现有的结论是基于已有的研究得出的。

“像生命科学这样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必然结论会不断发展,或者推翻。一方面,我不希望误导观众,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强调这种科学态度,一定要有实证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很多视频下面,阿龙也会看到一些不太“科学”的评论。“有很多错误的认识还在传播。比如有的人仍然不相信进化论,有的人可能对转基因食品抱着怀疑论。每当这种时候,都会觉得生物科普还是任重道远。”

阿龙表示,看到这些,自己第一时间想做的事情是直接反驳,但是思考过后,又觉得改变这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科普作者,他感到一种责任,“必须反复地强调科学精神和实证精神,多去传播有价值的知识,才能慢慢地让大众修正这些偏见和误解,同时自己也有能力去辨别真假信息,进一步自主学习。”

接下来,阿龙还会继续做做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科普视频,让更多观众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感到好奇,主动去了解大自然中的物种。“后续还会尝试做一些有关生命科学历史、基因和医学方面的科普。科普的路还很漫长,阿龙的生物圈会越来越多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