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实际生育水平与生育意愿之间仍存在近20%的落差,部分生育意愿难以实现的原因主要为不孕问题。”3月8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研究部部长、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晖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举办的两会健康策“多方合力共筑生育力保护”直播专场中表示,出台一系列生育支持具体举措,有利于释放生育潜能,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每7对育龄夫妇中约有1对存在生殖障碍,保护生育力需关口前移
【资料图】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每7对育龄夫妇中约有1对存在生殖障碍。不育症不仅是医学问题,更影响着社会和谐、人口质量和家庭幸福。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黄国宁教授表示,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力的主要生理因素,不孕症和年龄高度相关,大量的医学研究结果提示,与20-29岁相比,35-39岁的生育力降低了25%以上,40-45岁的生育力降低了90%左右。“我们提倡育龄期夫妇,包括育龄期未婚男性和女性,应该主动去关注自己的生育力,为安全地优生优育子代做好充分的准备。除此之外,应对育龄期男性开放精液常规检查,这样可以对男性不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女性作为妊娠的主体,在人类的生育活动中尤其重要。女性的受孕、妊娠维持及分娩等各个环节都是生育力的一部分。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科首席科学家孙莹璞教授表示,生育力和女性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需要从日常生活、饮食作息、运动等多个方面注意生殖健康,并建议育龄期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健康检查,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早诊率,避免后续对生育力的损伤。
做好生育规划,保障优生优育要“生得出”也要“生得好”
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010年的24.89岁推迟到2020年的28.67岁,十年推迟近4岁。初婚年龄推迟,意味着生育年龄推迟,进而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同时,也造成可生育时间段的减少,人们婚后可以生育的孩子数量也会下降。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孙海翔教授建议根据家庭规模进行生育规划。根据生育能力模型计算,如果计划接受试管婴儿技术,夫妻应该在女性35岁或以下时尝试怀孕;对于计划要两个孩子的家庭,最晚年龄为31岁,三个孩子的最晚年龄为28岁。如果决定自然怀孕,想生一个孩子的夫妻应该在32岁之前开始尝试怀孕,想生两个孩子的夫妻不晚于27岁。当夫妻推迟尝试怀孕的年龄,成功率就会随之下降。
“保护女性生育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保护女性的子宫”。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生殖中心总负责人邓成艳表示,子宫是“生命的摇篮”“胎儿的宫殿”,反复人工流产会使子宫内膜变薄,还可能会引发盆腔炎、急性输卵管炎等,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孕。因此,保护女性生育力,根据生育规划做好科学避孕也同样重要。科学的避孕方式包括工具避孕、口服短效避孕药、宫内节育器避孕及手术避孕等。后两种因对人体具有创伤性,现在选择较少。
既要“生得出”,更要“生得好”,孙莹璞教授谈到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意义时强调,“其实防控出生缺陷,源头工作非常重要,等出生后再进行防控已经晚了,关口还是要往前移,在夫妻俩打算要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出生缺陷防控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专家科研技术攻关,更需要向广大的育龄期夫妇进行科普。”
辅助生殖有望纳入医保,释放生育潜能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生育的希望,但其费用也令一些家庭望而却步。2月3日,国家医保局答复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称: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3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是生育政策落地的支持举措。
王晖表示,如果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更多的不孕夫妇受益。通过辅助生殖支持,可以帮助不孕夫妇实现生育意愿,对于落实生育政策,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