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韵

审核:王康 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馆长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篇文章,叫《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的是秋日雨后,法国梧桐的黄叶落在地上,“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资料图片)

人们常说的“法国梧桐”,是指二球悬铃木(Platanus × acerifolia),但其实它既不来自法国,也不是梧桐。只是因为国内最早是在上海的法国租界区引种种植二球悬铃木的,人们就把它误会成了“法国梧桐”。又由于最早英国伦敦开始流行种它当行道树的,所以它还有个俗名叫英国梧桐,英语里叫London plane。

“法国梧桐”这个俗名真正对应的是三球悬铃木,学名Platanus orientalis。

听名字就知道它跟二球悬铃木是亲戚,学界认为正是它和一球悬铃木杂交,才诞生出了二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名字中的这个乘号×,就表示它是个杂交种。悬铃木很适合作为行道树,它们高大、枝繁叶茂、叶片也大,很适合夏日遮荫,所以在世界各地都被广泛种植,比起真正的梧桐树(Firmiana simplex)更常见。

其中,作为杂交种的二球悬铃木比它的亲本更耐寒,适应性更强,因此种的更多。久而久之,大家不仅快忘记悬铃木不是真梧桐,甚至都要忘记三球悬铃木才是法国梧桐了。小学课本里出现的“法国梧桐”,八成也是“冒名顶替”的二球悬铃木。

不过,不管是“冒牌法国梧桐”二球悬铃木,还是“真·法国梧桐”三球悬铃木,它们的树叶倒是都很像手掌。为什么叶子会长得像人的巴掌呢?

这当然是因为我们的联想了,其实严格来说,不是叶子长得像巴掌,而是巴掌长得像叶子。毕竟自然界里老早就有这个形状的叶子了,反倒是我们人类的巴掌出现得比较晚。

那,为什么叶子要长成这样一瓣儿一瓣儿的呢?

叶片的掌状裂并不少见,除了真假“法国梧桐”,还有许多叶子都会“分瓣”。不过,这样的叶子,几乎都长得特别大,每个“分瓣”的末端都有个尖尖,而且有很粗的叶脉一直通向叶尖。

因此,就有科学家猜想,这个巴掌一样的形状便于植物运输营养物质。

植物的叶片时刻都在消耗很多水,叶绿体会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多营养物质。这些水从哪里来呢?植物的根可以吸水,通过维管束把水输送给叶片,并反过来把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输送回茎和根。叶片里的运输管道就是叶脉。

如果叶片有哪片区域离叶脉太远,那运输效率就会比较低。假如叶片本来就很小,那也无所谓。但像“法国梧桐”这么大的叶子,就很有必要提高运输效率。让叶片尽量靠近粗的叶脉,就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结果就是叶片长在离叶脉近的地方,看起来就成了手掌的模样。

这就是掌状脉,是指叶脉从叶片基部开始分为三根以上的粗细几乎相同、无主从关系的分布方式,区别于更常见的网状脉(比如樟树的叶子)、平行脉(比如银杏的叶子)。叶子的形状与叶脉的分布相搭配,可能正是为了便于营养物质的运输。

不同的植物都有着什么样的叶脉分布,你以前思考过这个问题吗?留心观察秋风挂落的树叶,你可能会有惊喜哦。

推荐内容